可信、可控、可管
沈昌祥院士認為,隨著信息化不斷深入,工業控制系統已從封閉、孤立的系統走向互聯體系的IT系統,采用以太網、TCP/IP網及各種無線網,控制協議已遷移到應用層;采用的標準商用操作系統、中間件與各種通用軟件,已變成開放、互聯、通用和標準化的信息系統。因此,安全風險也等同于通用的信息系統。工業控制系統網絡架構是依托網絡技術,將控制計算節點構建成為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的計算環境,是屬于等級保護信息系統范圍。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是我國信息安全
面對目前全球網絡攻擊已從傳統的“軟攻擊”,升級為直接攻擊電力、金融、交通、核設施等核心要害系統的“硬摧毀”現狀,以及一旦基礎工業控制系統遭破壞后,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可能帶來的嚴重損害,強烈呼吁社會各界,尤其是從事網絡運維安全、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的管理和專業人士,當前的首要工作重點是要“做好工業控制系統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
2013年 8月23日,在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信息安全與技術》雜志社和賽迪智庫信息安全研究所承辦的“2013 中國信息安全技術大會”上,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發出了以上呼吁。沈昌祥院士同時強調,要落實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關于加強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管理的通知》精神,做好重點領域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對連接、組網、配置、設備選擇與升級、數據、應急等管理方面的要求,要逐一落實。
可信、可控、可管
沈昌祥院士認為,隨著信息化不斷深入,工業控制系統已從封閉、孤立的系統走向互聯體系的IT系統,采用以太網、TCP/IP網及各種無線網,控制協議已遷移到應用層;采用的標準商用操作系統、中間件與各種通用軟件,已變成開放、互聯、通用和標準化的信息系統。因此,安全風險也等同于通用的信息系統。工業控制系統網絡架構是依托網絡技術,將控制計算節點構建成為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的計算環境,是屬于等級保護信息系統范圍。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是我國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從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進行安全建設,做到可信、可控、可管,使工業控制系統具有抵御高強度連續攻擊(APT)的能力。
就工業控制系統等級保護技術框架而言,沈昌祥院士認為,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要做到三點:可信—針對計算資源(軟硬件)構建保護環境,以可信計算基(TCB)為基礎,層層擴充,對計算資源進行保護;可控—針對信息資源(數據及應用)構建業務流程控制鏈,以訪問控制為核心,實行主體(用戶)按策略規則訪問客體(信息資源);可管—保證資源安全必須實行科學管理,強調小權限管理,尤其是高等級系統實行三權分離管理體制,不許設級用戶。針對工業控制特點,要按GB/17859要求,構建在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的計算環境、區域邊界、通信網絡三重防御體系是必要的且可行的,具體設計可參照GB/T25070-2010,以實現通信網絡安全互聯、區域邊界安全防護和計算環境的可信免疫。
1
堅持自主創新、縱深防御
沈昌祥院士特別強調,做好工業控制系統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更要堅持自主創新、縱深防御。
他認為,工業控制系統是定制的運行系統,其資源配置和運行流程具唯一性和排它性特點,用防火墻、殺病毒、漏洞掃描不僅效果不好,而且會引起新的安全問題;堅持自主創新,采用可信計算技術,使每個計算節點、通信節點都有可信保障功能,系統資源就不會被篡改,處理流程就不會被干擾破壞,系統能按預定的目標正確運行,“震網”、“火焰”等病毒攻擊不查即殺。
堅持縱深防御,就是要扭轉“封堵查殺”被動局面。加強信息系統整體防護,建設區域隔離、系統控制三重防護、多級互聯體系結構;重點做好操作人員使用的終端防護,把住攻擊發起的源頭,做到操作使用安全;加強處理流程控制,防止內部攻擊,提高計算節點自我免疫能力,減少封堵;加強技術平臺支持下的安全管理,基于安全策略,與業務處理、及日常管理制度有機結合。(作者系《信息安全與技術》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