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天的中國鋼鐵工業即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政策密集期。
包括淘汰落后產能、降低出口關稅、設立商業收儲或者國家收儲、加大行業整合等一系列措施均在醞釀。上述政策將在即將完成的《鋼鐵產業振興規劃》中具體涉及。
為解決眼下主要工業行業經營困難,并著眼將來,11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要抓緊制定實施鋼鐵、汽車、造船、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振興規劃。
工信部官員表示,提振經濟不能單純依靠4萬億刺激計劃,要多種手段并舉。產業振興計劃事關全局,既是擴大內需政策的延續,又是結構調整的關鍵。
重提鼓勵出口
據悉,該方案由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共同研究制定。目前,部分政策已經基本制定完成,相關方面正在進行具體討論。
12月3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代表前往財政部,討論稅收調整的有關事宜。據悉,降低或取消部分出口鋼材品種的稅收是當天的議題之一。此外,鋼協還建議中國企業用國內鋼材做加工貿易,享受采用進口鋼材的同等待遇,即減免17%的所得稅,促進出口。
從1998年至2005年7月,中國鋼鐵企業曾經享有這一稅收優惠。此后,出于控制高耗能產品出口的考慮,取消了這一政策優惠。據鋼協統計,目前每年國內用于加工貿易的鋼材大約有700萬噸。
鋼協人士介紹,鋼鐵產業振興規劃既要照顧當前,又要兼顧長遠,但主要是解決當前的經營困難。
淘汰落后產能
除了稅收調整,相關方面還建議加速淘汰落后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是鋼鐵業的一貫要求,眼下則更有利于為大鋼鐵企業產品打開銷路。
2006年6月,國家發改委聯合七部委發文要求到2010年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2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裝備。鋼協人士透露:“此次這一標準將大幅度提高,500立方米以上都有可能。”
按照原來設定的淘汰標準,到2010年,要淘汰落后煉鐵能力1億噸,煉鋼能力5500萬噸。但事實上,鋼鐵行業對落后產能的淘汰一直不順利。為加大對落后鋼鐵能力的淘汰,2007年底,國家發改委又出臺政策,對淘汰落后產能給予資金和財政獎勵。
不過,上述鋼協人士說,現在,以前的政策都不用執行了。由于整體經濟形勢不好,鋼鐵行業整體陷入寒冬。不僅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都關停了,甚至1000立方米高爐也都停了。粗略估計,整個行業目前已經有將近1/3的產能自然淘汰。
中國鋼協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全國71家大中型鋼廠虧損58.35億元。其中,42家企業出現虧損,虧損面達到59.15%,這是中國鋼鐵業出現月度虧損。虧損使大部分中小鋼廠停產,大型國有鋼廠也紛紛減產。
“我們建議國家利用當前的蕭條時機,出臺相關政策,清退那些設備落后的小鋼廠。”鋼協上述人士說。
業內人士稱,從整體上看,清退小鋼廠一方面保證了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另一方面有利于一些大的鋼廠新建高水平、高附加值的生產線。
據中國鋼協的統計,中國鋼鐵行業的落后產能大約占到行業全部產能的40%。這些產量主要來自一些設備落后、耗能高、污染高的小鋼廠。按照去年中國鋼鐵產量4.9億噸計算,這些小鋼廠在2007年為市場提供了大約1.9億噸的產量。這些產量的淘汰自然為產品的銷售讓出了空間。
據悉,盡管此前國家出臺了4萬億的投資計劃,但鋼材價格并未出現回暖跡象,如何消化市場滯銷鋼材,成為鋼鐵產業振興計劃的主題之一。
鋼鐵商業儲備
除上述政策,鋼協還建議實施鋼材商業收儲計劃,以穩定市場,同時增加商業儲備。
目前,具體細節仍在敲定。鋼協人士表示,要進行商業儲備,需要國家在貸款、貼息等方面進行支持。
此外,鋼協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借此機會,出臺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重組政策,以破除長期以來鋼鐵行業重組的體制性障礙。鋼協目前已經提出了詳細的有關解決上述問題的政策建議,包括利益分配的大致比例、地方和中央收益的分配等。
獲悉,除鋼鐵行業外,紡織、造船、有色等其余8個產業的振興規劃也在緊張制定當中。從本報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穩定市場,促進產業升級是上述各產業振興計劃的主題。
國家發改委為此專門成立了9個產業振興規劃領導小組,聯合相關部委、協會共同制定規劃。按照要求,上述9個振興規劃將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工信部官員12月4日對本報表示,9大行業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具有產業鏈條長、上下游關聯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大的特點,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眼下這些行業的效益都在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