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堅持靈活審慎的調控方針,提高宏觀調控的應變能力和實際效果,盡快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他說,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這是擴大內需主動、直接、有效的措施。今年財政收支緊張的矛盾十分突出。為彌補財政減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擬安排中央財政赤字7500億元,比上年增加5700億元,同時國務院同意地方發行2000億元債券,由財政部代理發行,列入省級預算管理。二是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推進稅費改革。采取減稅、退稅或抵免稅等多種方式減輕企業和居民稅負,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增強微觀經濟活力。三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加大對重點領域投入,嚴格控制一般性開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溫家寶說,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是改善金融調控。保證貨幣信貸總量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廣義貨幣增長17%左右,新增貸款5萬億元以上。二是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對信貸投向的監測和指導,加大對“三農”、中小企業等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切實解決一些企業融資難問題。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企業的貸款。三是進一步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保證資金渠道暢通。充分發揮各類金融機構的優勢和特點,創新和改進金融服務,滿足合理資金需求,形成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合力。四是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各類金融企業都要加強風險管理,增強抵御風險能力。處理好金融創新、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的關系。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測和管理,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
要加強產業、貿易、土地、投資、就業政策與財政、貨幣政策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形成調控合力。
兩會的政策對各行各業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及促進作用。
兩會聚焦中國能源行業傳統能源將調整結構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積極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作為今年的主要任務之一。全國政協常委、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對此表示,從長期來看,改善我國能源結構,必須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記者從青海代表團了解到,鑒于國家能源戰略的提升,青海正在積極推進開發風能等可再生資源。初步估算,青海省總的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為1128.363萬千瓦,資源很豐富,但目前開發利用率非常低,大規模并網風電場尚未開發。目前,青海已將29個風電場列入該省中長期風電場發展規劃。同時還在開展青海湖、過馬營等7個風電場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在這次全國政協會議上,民盟中央提交的一些議案和建議中呼吁,加快體制和科技創新步伐,努力構建完備的太陽能生產體系、推廣利用體系、政策扶持體系,不斷提高太陽能替代傳統能源的比重。
在這次兩會上,對于能源安全問題,代表、委員們紛紛獻計獻策。
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吳永平代表對記者說,國家應該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企業走出去,多元化的投資和貿易模式可以使國家能源儲備和開發戰略更為完備。
德意志銀行亞洲區總裁張紅力委員在提案中說,我國盡快建立石油等戰略資源儲備制度的戰略意義在于,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時大量收儲戰略資源,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緩解制約經濟發展的能源和資源瓶頸問題,也可以降低儲備成本。同時,還能為國家外匯儲備開辟多元化的投資渠道。
民建中央委員會建議,我國應盡快建立旨在增強政府調控能力的能源資源儲備體系,以緩解能源供需矛盾和價格異常波動帶來的壓力,同時還應積極發展能源期貨交易市場。有一位來自全國工商聯的政協委員建議,將民營油企納入國家儲備體系,以盤活空置的民營油庫,幫助國家在原油低價時增加進口。
從與兩會代表、委員們的交談及其建議、議案、提案中,記者深深感受到,我國的能源行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這個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的發展前景必將越來越光明。
集成電路和平板進口稅優惠應再執行
2009年,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取消了“國發18號文”給予集成電路產業的進口設備免征進口環節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同時由于“財關稅4號文”到期,平板顯示產業享受的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相應終止,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稅收和利息負擔,占用了巨額流動資金,對產業健康發展造成嚴重沖擊。
加上國際金融危機、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和平板顯示產業增速明顯下降。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取消進口設備增值稅等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對于集成電路產業和平板顯示產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目前,英特爾等國際知名公司在中國新建了多條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而且多條液晶面板生產線也在醞釀規劃之中。如果取消進口設備免征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對項目建設將會造成很大沖擊,促使外資轉移到其他正在采取措施大力吸引投資的亞洲國家。
所以,政協委員在提案中建議應繼續執行集成電路產業和平板顯示產業進口稅收優惠政策:
(一)對集成電路企業引進集成電路技術和成套生產設備,單項進口的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與儀器,繼續給予免征進口環節增值稅的優惠政策;
(二)對國內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生產企業,從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繼續執行“財關稅4號文”給予的優惠政策;
(三)加快研究出臺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新政策,適當時候由國務院批準發布,取代“18號文”或在2010年“18號文”到期之后實施。
輕工業振興規劃兩會前將出臺
輕工業涵蓋范圍相當廣泛,預計振興規劃將重點關注對國民經濟影響較大的產業,如食品、家電、造紙、塑料、皮革、日化、醫療器械等。
輕工業振興規劃有望在兩會前火線出臺,這和行業牽涉廣大就業面有關。據估計,農民工失業返鄉總數高達2200萬人,今年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多達600萬人。而輕工業提供的職位約占工業人數的25%,在2006年時規模以上輕工業從業者高達1720萬人。
由于行業龐雜,輕工規劃不可能面面俱到,重點將關注那些對國民經濟影響較大的產業如家電、食品、造紙、塑料、皮革、日化、醫療器械等,此外也有消息指五金、電池、照明電器、洗滌、輕工裝備等行業也會受惠。
統計顯示,2008年輕工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3%,增幅同比回落4.5個百分點;出貨值17096億元,增長7.8%,回落11.5個百分點。1~11月,輕工業行業累計實現利潤3832億元,同比增長18.8%,增幅同比回落19.2個百分點。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定義,輕工業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業,涉及45個大小行業,如食品制造、煙草加工、紡織、化學藥品、手工工具制造等。
工信部更多地在技改上發揮作用
“九個重點行業的扶持政策含金量高,合起來有三十幾條,一條一條落實了,它就會變成現實的生產力,就會拉動工業的發展。我們完全有信心能夠盡快走出低谷,促進工業平穩較快發展,工業上去了,經濟就上去了,工業是重點,企業是難點!
3月10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負責人就擴內需、促就業、保增長問題答記者問。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對重點行業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重要作用給予充分肯定。
針對技術改造、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問題,李毅中都做了詳細闡述。據透露,200億元的技術貼息改造將向中小企業傾斜,特別大力支持輕工、紡織、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企業技術改造。
200億資金帶動4000億技改
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技術改造,建設創新型企業。國家設立200億元技術改造專項資金,主要以貼息的辦法鼓勵企業廣泛采用“四新”: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鼓勵企業根據市場的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品種,進行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經營水平。
李毅中表示,技術改造不僅是當前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應對金融危機的有效措施,而且是調整產業產品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工業戰線的同志都知道,技術改造有幾個特點:技術新、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企業的同志都知道,這是抓住了企業的短板和瓶頸,重點在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裝備水平和安全生產這五個薄弱環節進行改造。
具體從三個方面加強技改。,把工作機制建立起來。工信部與發改委共同編制了“加快企業技術改造的管理辦法”,近日即將出臺。具體原則是:項目由地方上報,由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審批下達,然后進行分級管理,給省市一定的批準權限。
第二,要盡快發布“投資指南”和九個工業行業技術改造的目錄,重點支持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類技改項目,產業鏈條長的重點行業中的大企業、大集團和龍頭企業,技術基礎好、產品有市場、目前面臨特殊困難的企業,生產“專、精、特、新”產品的中小企業。
第三,要充分發揮企業和地方的作用。因為企業是投資主體,通過金融危機形成一種倒逼機制,讓企業更加重視技術進步、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地方也很積極,除了中央的200億元貼息,地方配套技術改造貼息資金大約也有200億元。如果按拉動效果20倍計算,中央的200億元能拉動4000億元的技術改造,加上地方的數字就更可觀了。
李毅中表示,工信部和發改委將共同落實中央、國務院的決策,把技術改造工作做好。工信部要更多地在技術改造上發揮作用,對享受國家貼息的項目加強監管。
從根本上改變裝備制造業大而不強局面
當前,在加工制造產業鏈中,我國制造業仍處于低端,扮演為別人打工的角色。在重大工程分工中,制造部分通常被國外跨國公司壟斷,國內企業只能承接到利潤不高的基礎制造部分。而且,由于沒有話語權與定價權,國內企業往往陷入被動,企業之間競爭慘烈,不能聯合對外。全國人大代表、二重集團技術中心主任劉曉光日前接受中國工業報專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國內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痼疾。
劉曉光建議,應加快制訂裝備制造業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實施細則,并盡快落實,加快裝備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迅速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培育大企業集團,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裝備制造業大而不強的被動局面。
核心技術缺失是發展瓶頸
要掌握充分的定價權、話語權和利益分配權,只有推動我國工業上一個新臺階,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才能把裝備制造業做強。劉曉光認為,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雖然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化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然而,在國際工程總承包中,大型制造企業仍很難與國際跨國巨頭抗衡,很多重大裝備的關鍵技術仍掌握在外方手中。中國企業只有靠自主研發,攻關核心技術,才能完成制造,進而在重大工程中掌握主動權。
明確支持關鍵零部件研制
劉曉光認為,裝備制造業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的亮點是在推動主機發展的同時,對發展重大技術所需的關鍵零部件及大型鑄鍛件給予很大重視。規劃明確提出,要支持關鍵零部件、大型鑄鍛件的研制,并對所涉及的部分產品研制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過去任何政策都沒有涉及的。
規劃還提出了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盡可能突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劉曉光認為,在具體實施細則中可能會針對有關方面問題,集中各種資源進行攻關解決,這對裝備制造技術的提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同時,規劃明確要培育能夠與巨頭競爭、抗衡的,代表國家綜合實力的大企業集團。事實上,我國制造企業近幾年一直抓緊時間致力于做大規模,但受計劃經濟影響,研究開發和制造分離造成我國企業在短時期內形成強勁的核心競爭力。
為此劉曉光建議,重型裝備企業要強強整合。拉動內需政策的實施是國內裝備制造業迅速長大的好機會!霸谕獠啃枨蟛煌,內部拉動需求的背景下,我們很有信心縮短與國外大型跨國公司的距離。”她同時建議,在規劃細則制訂方面,涉及到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瓶頸問題,國家應集中各種資源有效應對。
兩會政策有望推動五金企業破冰前行
受金融危機影響,五金價格大幅下滑,五金市場大面積萎縮。五金中小企業面臨著重重困難,企業貸不到款,大量項目無法按時開工,大量產品積壓,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很多企業因此停產、關閉或倒閉。出現了無縫管等鋼鐵業普見的問題,更為嚴重的是,部分五金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因貸款困難,轉而依靠民間融資,但高額利息加重了企業負擔,也帶來很大的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五金企業的融資難題亟待解決。
09年的兩會,“融資”問題再次成為熱點被提上議程,雙力相信五金中小企業能夠在新的政策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粉末冶金中小企業業務客觀上存在單筆業務小、筆數多、風險抵抗力弱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多的特點,總體經濟效益偏低,建議監管部門采取分類監管政策,制定更加優惠的小企業信貸政策,為深化小企業金融服務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從全國兩會看電力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能源和電力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原則是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能源和電力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當前,在應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成為迫切需要取得實效的情況下,電力行業至少承載著兩大基本職能。
一方面,要保證電力生產和供應,促進擴內需、保增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水平提高對電力的需求。一般來說,從電力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大致可看出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和產業水平。伴隨著4萬億元的政府投資計劃,一批重點行業振興規劃加快實施和重點工程相繼上馬,電力需求將保持穩健增長。尤其是農村地區推行“家電下鄉”等工作,潛在的電力消費市場很大,同時對農村電力供應的可靠性、供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電力自身也有調結構、上水平的問題。因為電力也屬于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范疇,是工業結構調整的一部分,要通過轉變電力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以電力的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加大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力度,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繼續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對于電力行業來說,電力也是落實節能措施的重點領域,節約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而與電力相比,煤炭行業在節能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國能源以煤炭為主,西部和北部地區的大量煤炭被遠距離輸送到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目前,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向外運輸的煤炭量是就地發電用煤量的30多倍,煤炭在運輸過程中不但消耗大量燃料,而且造成環境污染,運送到東部地區后發電,又將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到空氣中,這種大量運輸煤炭再發電的利用方式是極不科學的。從更大規模節能環保的角度看,需要加強煤炭和電力發展的統籌規劃,加大煤炭就地發電利用,從能源的開發環節做起,提高全過程利用效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兼并重組,支持優勢企業并購落后企業和困難企業,鼓勵強強聯合和上下游一體化經營,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資源配置效率。電力、煤炭是上下游緊密銜接的行業,目前國內一些大型發電企業已經開始實施煤電聯營戰略,推動煤電一體化發展?梢灶A見的是,未來能源和電力發展的集中度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大容量、遠距離輸電成為現實需要,大型煤電基地的建設和高壓輸電技術的應用也將給國內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煤炭遠距離運輸造成成本虛高等問題可能得到緩解。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繼續深化電價改革,逐步完善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形成機制,適時理順煤電價格關系。由于我國是“市場煤、計劃電”,國家對終端銷售電價嚴格控制,而煤價由市場調節,加上煤炭開發利用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造成了煤價大幅攀升,電力行業盈利空間受到擠壓,發電和電網企業出現了大幅虧損的局面。隨著物價指數下降,完善能源資源價格可能面臨較好的時機。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電價處于較低水平。長期來看,能源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其價格應該是呈現上漲趨勢的,終端銷售電價也會有一定漲幅,煤電聯動機制會在更高的水平上形成價格“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