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视频深夜福利网站|午夜性春猛交|日日射日日干|av免费提供|另类网站

廣州菱控|歐姆龍(OMR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五大電力集團煤電聯營入倒計時
http://www.zouyunfu.com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網 更新時間:2009-4-7
分享到:
五大電力集團煤電聯營入倒計時
 國務院國資委3月25日發文,批準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主業增加煤炭生產業務。4月2日,《華夏時報》記者從大唐集團總部了解到,該集團圍繞煤炭開發項目已組建專門團隊,并由集團副總經理王琳親自掛帥。 

    對于上游煤炭資源開發的覬覦之心,不光大唐,五大發電集團都有。而且,華能和華電還先于大唐從有關部門獲得“牌照”。 

    發電集團紛紛挖礦找煤,是想提高煤炭自供率,以減少上游煤炭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從而在煤電之爭中占據主動。 

    電企跑馬圈“煤” 

    “事實上,公司早就從事煤炭業務了,此次的主業調整,只是開采煤礦變得名正言順了。”4月3日,剛從太原考察返京的大唐集團規劃發展部多種產業處楊處長告訴本報記者,針對煤炭供需矛盾日趨加劇的新形勢,公司通過規劃調整,把煤炭產業作為多種產業的發展重點,煤炭項目的開發隨之取得了重大突破。 

    記者了解到,大唐集團的煤炭項目目前在山西、內蒙古、吉林、陜西等地都有分布。其中,勝利東二礦和額吉煤礦已經通過國家核準,其他的如孔兌溝煤礦、鴻泰煤礦、西王寨煤礦、謝爾塔拉煤礦、南屯-西索木煤礦等一批煤炭項目,正在積極組織、有序推進。 

    從大唐的發展規劃中,記者了解到,2010年到2014年,大唐國際爭取實現“1357"目標,其中“5"就是指5000萬噸的煤炭生產。2010年到明年年底前,計劃將開采的煤炭年產量增至3000萬噸,占其總耗煤量的30%。 

    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大唐在煤炭方面的動作并不是大的,動作大的是華能。據了解,為了拿下儲量達30多億噸的甘肅寧正煤田礦區的開發權,華能集團一次性準備了600多個億。在這個煤田,首期的核桃峪礦井開發計劃據說已進入開工倒計時階段。華能除了在國內吃大戶,觸角甚至伸向國外,其目標就是到2010年,公司煤炭產能過6000萬噸/年。 

    而跟華能有一拼的是華電,它通過旗下的華電煤業集團,進軍煤炭產業領域。集團計劃部副主任張東曉在電話里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華電煤業的產能規模已突破2300萬噸。目前,華電集團在加緊進行內蒙古不連溝煤礦、新疆昌吉、山西沁源等大型煤礦項目建設的同時,積極涉足晉、陜、蒙、寧、新等資源富集省區,而先期在貴州平壩、云南鎮雄投建的兩個煤礦已經開始產煤。
 
    國電和中電投,在市場上的動作雖然不如其他三家張揚,但也從沒閑著。早在兩年前,國電集團決策層就提出把煤炭納入主營業務,公司在低調并購完內蒙古平莊煤業集團后,擬與大同煤礦集團共同投資組建同煤國電同忻煤礦公司,目標是到明年實現3100萬噸/年的產煤能力。 

    電力企業進軍煤礦,中電投被分析人士認為是“含蓄的”,因為中電投總經理陸啟洲一直認為“發電企業向上游拓展,不符合社會化大生產原則”。但實際上,中電投與其他電力公司一樣熱情。公開的資料顯示:集團不僅在內蒙古霍林河、白音華等地擁有大型煤電基地,其依托子公司中電投蒙東能源集團建設的年3400萬噸煤炭產能平臺也即將運營。 

    為30%自備煤而戰 

    電力企業為煤炭資源分封割據,原因就在于目前的煤炭、電力兩大行業利潤分化嚴重。煤價已經連續多年高漲,尤其是2008年,煤價上漲更甚,而電價兩年未調,發電企業的處境突然艱難起來。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永干介紹,受去年前期電煤價格猛漲的影響,去年五大發電集團共虧損350億元左右。 

    “由于去年的行業性虧損,五大發電集團的負債率水平平均達到84%,集團的財務費用上升很快,對企業效益產生重大影響。”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局長王曉齊3月19日在出席大唐煤業公司掛牌儀式后向記者表示,電力企業要想不受煤價波動的影響,至少要把煤炭供應量的30%掌握在自己手中。 

    據了解,五大發電集團目前年產1億噸煤,在建和已經拿到的項目約2億噸煤,共3億噸產能。而據中電聯的統計,全國去年發電所耗用的原煤約13.4億噸,二者相差甚遠。正因為如此,華電、華能、大唐等發電集團積極進入上游煤炭產業。 

    但進入煤炭產業的效果并非立竿見影。比如華電集團,雖然將煤炭生產列入主營業務已有3年,但集團的煤炭產能才到2300多萬噸,這個數字只是目標自供量的一半左右,而華電集團一年煤炭需求則達到1億多噸,目前自供率還不到20%,要達到自給自足則需要經過更長的時間。
 
    記者從大唐得到的消息是,公司通過挖潛降耗,希望自備煤比例達到60%,但他同時表示,這個目標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一方面,優質的煤炭資源已基本被瓜分完畢,電力企業去發掘煤炭資源,不但要克服技術、經驗等方面的難題,而且還要承擔投資開礦周期長的風險。另一方面,正在過好日子的煤炭企業,誰都不愿意“下嫁”。 

    煤電聯營入“規劃” 

    國資委對部分央企主業的調整,短期無法解決煤電矛盾,但業內人士認為,這為未來的煤電聯營做了很好的鋪墊。 

    其實,國資委對煤電矛盾并非沒有預見。據一接近國資委的權威人士介紹,國資委有意讓煤炭行業的央企帶頭聯合降價,但供國資委及所屬央企可控的煤炭資源,在業內話語權式微,更別說能對行業走勢形成影響,這次針對大唐所做的主業調整,是對此前華能、華電同一政策的跟進,更是在間接擴大政府對煤炭資源的控制力。 

    4月2日,華能國電董事長曹培璽表示,國內煤電企業雙方有關合同煤的談判尚未達成價格共識。他同時透露,政府已進行協調。業內人士認為,這表明國資委已經正式介入,開始協調五大電力公司和煤炭企業之間的矛盾。 

    今年2月初,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強調說,2009年在大型煤炭基地、整裝煤田、低熱值煤集中產區,要大力推進大型煤電基地建設。此前,山西省副省長李小鵬也公開表示,煤電聯營才是煤電企業的出路。 

    張國寶的發言,意味著國家將要從源頭上規劃煤電聯營,在建設煤電一體化的同時,形成煤炭、電力雙贏,這在剛剛召開的“電力科學發展高層論壇”上得到進一步印證。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曹述棟在會上透露,國家能源局已經開始著手“十二五”電力規劃編制準備工作,各類已啟動的重大專題規劃工作中,含有煤電一體化的內容。 

    但也有專家對電力企業進入煤炭產業的效果表示懷疑。“煤電聯營并不是解決煤電矛盾的根本辦法,只能在局部地區緩解‘市場煤、計劃電’引發的煤炭供應緊張的問題。”同在上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吳鐘瑚認為,在兩大行業間,運行多年的利益格局欲破彌堅。

上一條 上一條:科學發展:電力工業贏得挑戰的根本路徑
下一條 下一條:兩大央企簽訂我國大核電工程合同
相關新聞  電力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