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视频深夜福利网站|午夜性春猛交|日日射日日干|av免费提供|另类网站

廣州菱控|歐姆龍(OMR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民企“亮劍”裝備制造市場
http://www.zouyunfu.com
文章來源:中國企業報 更新時間:2009-7-2
分享到:
民企“亮劍”裝備制造市場
    編者語:裝備制造業大軍多為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占據的現實,往往給另一頭的民營企業造成很大的發展障礙。“老品牌”、“大品牌”向來備受行業青睞,使得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不斷遭受來自不同方面的擠壓。一般的民營企業沒有足夠的能力與大型國有和外資企業抗衡,于是,如何突出重圍成為擺在民營裝備制造企業面前的課題。 

    憑自主研發獲通行證 

    前有面對大型國有企業的“陰影”,后有外資品牌的“圍攻”,沈陽遠大集團依然尋出“喘息”之道,創立了旗下的博林特品牌,在電梯生產領域博得一席之地。
 
    我國電梯行業的以往格局多被大型國有企業雄踞,在行業拓寬市場受眾面每況愈下的時候,競爭的加劇迫使一些企業紛紛落馬,三洋、奧的斯等洋品牌電梯把國內市場幾乎圍了個“水泄不通”,能在兼并成為行業主題的時候脫穎而出,并在如今國內電梯行業十強中成為獨秀一枝的民族品牌,事實證明博林特的路走對了。 

    “全部都是中國制造。”博林特某技術人員對記者表示,“電梯生產的60%部件是自己制造,新廠建好后這一數字還將提升至95%。” 

    起初專門成立的博林特電梯技術研發中心成為公司日后發展的重大之筆。每年上億元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增加著自主研發的含金量。據了解,沈陽遠大企業集團開發出的第三代無機房電梯專利產品,擁有23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能耗比傳統曳引機低40%,并避免了齒輪油污染,創下年出口1000多部的業界“傳奇”。而且,企業已經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歐盟CE認證、俄羅斯GOST強制認證,并且成為德國電梯協會會員。現在博林特的產品可以滿足上所有國家的技術標準和使用要求,從而拿到了進軍歐美市場的“通行證”。 

    “目前,我們已成功研發出4米/秒的直梯和18.5米的自動扶梯。”上述技術人員表示。 
    據了解,占地90萬平方米、擁有177米高電梯實驗塔的博林特電梯工業園將落戶沈陽鐵西工業區,2010年建成后生產能力將達到每年5萬臺,瞄準全球大的電梯生產基地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從行業弱點著手 

    作為敢個吃“螃蟹”的民營或合資企業來說,盲目選擇與強勢的大型國有或外資企業硬碰硬是不可取的,能清醒認識到市場導向的需求,從阻礙行業發展的弱點“下手”搞研發、做首創,才是明智之選。 

    日前,首臺民營制造的大功率重型發動機在杭州成功下線交付,它將成為寧波一艘大型海運貨輪的動力之源。 

    這臺標定功率為4500千瓦、價值1360萬元的大功率柴油機由杭州中高曼恩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從2月23日開始投產,目前訂單合同額已達7.3億元,生產計劃已排到明年7月。”中高曼恩公司董事長施慶哲表示,民企“杭州制造”的發動機將為成品制造企業節省15%的成本。預計到2011年,中高曼恩將形成年產1000臺(套)的產能,將改變以上領域70%主機、發電機組依賴從德、日、韓進口的局面。 

    “零部件國產化比例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國家關于裝備制造業、船舶工業等一系列振興規劃的出臺,幫助企業順利打開了市場。”施慶哲同時透露,企業目前還有60億元左右在談的意向合同,采購商中除國內企業外,還包括中東、非洲等國家。 

    從初的為其他企業配套生產零部件,到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再到接軌國際市場,民營裝備制造業摸索出一條“往高處走”的路線———抓住市場契機占領技術制高點后,再沖擊市場獲得成功。從跟著行業風向標跑,到通過自主研發的成果品嘗到與國有、外資企業抗衡的收獲,民營企業正在逐步實現各自的蛻變。
 
    國企、民企應享受同等待遇 

    既要占領國際上前沿技術的制高點,掌握其核心技術,擁有話語權,又要符合中國低成本的國情。我國裝備制造企業正在尋找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制造業之路。 

    遠大機電裝備有限公司在開發、節能、環保的風力發電機組的項目時,投入了巨額資金在先期研發方面,僅建一個模擬現場實驗臺就花掉數千萬元人民幣,但他們并沒有得到國家“863”計劃的項目撥錢。公司總經理靳偉說,“相反,一些企業從國外花巨資買‘圖紙’,還要承擔每臺設備給人家提成50萬元的重負,造成人家買什么就生產什么,完全被人家牽著鼻子走的境地。” 

    據了解,一些發達國家曾采用過行政和立法等手段支持國產制造設備。比如在法國,當國產設備研發出來時,即使價格高于進口產品,或者質量的可靠性及完善程度還達不到其他國家產品的水平,他們仍舊提倡甚至是強制使用國產設備。韓國頒布過《首套截止法》,規定同類大型成套設備只準進口一套,其他需求必須以自主的消化吸收哪怕是仿制來解決。 

    中國裝備制造業也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是有目共睹的選擇,以市場換技術只會使中國企業陷入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對此,靳偉認為,應加強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調控力度。“經濟主管部門應有一個發展裝備制造業的長期規劃,撥出專項資金,建立專門管理機構,強化扶持政策。”靳偉表示,“特別要向民營制造業傾斜,民營制造企業生產成套設備涉及壟斷行業的,要統籌安排,國有、民營應享受同等待遇。”

上一條 上一條:風電制造業急需苦練內功
下一條 下一條:國內智能包裝發展機遇
相關新聞  裝備制造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