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技術 設計天書
如果說設計界有一種通用語言,確定無疑它就是基于CAD軟件的設計圖紙;然而出了設計部門,它就變成天書了。別說是我等凡人,就連制造等相關部門有時候也不能完全讀懂。設計師和工程師有時候會抱怨:飛輪、軸承、連接器、開關、閥門、螺栓、管線在工程圖紙上就是各種抽象的符號,在利用二維的設計圖紙溝通復雜的制造過程時,我們很難向制造車間人員把零件的外形描繪清楚。而在競標時,設計團隊也很難期待招標方代表通過幾張二維圖紙建立起對三維實體的想象,更不要說準確的形象了。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傳統的二維設計圖紙確實難逃其咎。多虧了工業領域的可視化設計技術,把抽象復雜的概念和數據,用具體、形象、一目了然的方式有組織、有條理的表達出來。無論是通過數字模型檢驗設計的可行性,還是按照可視化的圖紙進行產品裝配,或者是渲染惟妙惟肖的視覺效果,可視化技術讓設計和制造部門順暢的進行溝通。
不僅如此,我們這些凡人也能從可視化技術中受益。比如,目前在許多新產品推廣的網站上,用戶都可以直觀看到設計圖紙,甚至可以定制化的選擇色彩、材料與樣式,在產品生產制造之前對設計評頭論足,都是利用了可視化設計技術。
可視化技術了設計天書;設計語言不再只是少數人的特權。
小時候的語文考試中有一道題目叫看圖說話,要求根據圖畫寫一則小作文。現在回想起來,還真覺得有點多此一舉:當圖畫可以清晰地傳遞所有信息,任何文字的表達都是蒼白而無力的。用圖畫表達設計的全部構思、細節,大概是所有設計師的夢想,但是設計師的工作從來不是簡單畫畫圖就萬事大吉。
設計作品能不能被生產出來,除了要進行考慮周全的設計,還需要經過復雜的模擬與分析,驗證這個設計是否在實際環境中可行,而不是空中閣樓或者“樣子貨”。這些分析需要基于大量的數學計算,其結果也是用各種表格、曲線圖的形式呈現出來。數學家們喜歡這樣的與嚴謹,但是對于擁有藝術家浪漫氣質的設計師們來說,這些數據未免太枯燥了。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
如果所有數據都能夠用圖像展示?如果展示一根承重桿受力情況的不是曲線圖而是采用不同顏色區分的三維模型?如果展現兩只互相嚙合的齒輪的加速度、轉速關系的不是一張二維表,而是一段動畫視頻?其實,這些“如果”其實并不遙遠。
在歐特克面向制造業的數字化樣機(Digital Prototyping)解決方案中,所有分析與的結果都可以在一個三維的數字模型中呈現出來。數字化樣機(Digital Prototyping)解決方案的基礎Autodesk Inventor軟件能夠自動創建塑料零件、鋼結構、旋轉機構、管線、電纜和線束等智能部件的幾何模型;Autodesk Inventor Studio則提供了的渲染、插圖和動畫工具,可以用來制作高品質、照片級及具有真實感的渲染效果圖和動畫。
而用于塑料注塑成型分析的Autodesk Moldflow中自帶了一款叫Autodesk Moldflow Communicator的軟件,可以把分析結果用三維模型、以量化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款軟件還提供了一種解釋分析結果的方式,相當于“看圖說話”的標準答案,這樣不同的設計人員分享這些結果就變得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