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2009年11月4日,將在上海召開的“2009第五屆CIIF●MM●新自動化論壇”是以“自動化跨入低碳經濟新時代” 為主題而設立的。這一主題思想集中體現了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一些大國(例如中國、美國及其他國家)在認真思考:到底應該怎么生活?應該如何發展? 而對于國內外的企業則同樣是如此,都應考慮企業在“后危機時代”的發展戰略,企業應當如何與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趨勢同步增長。有專家認為,經濟在“后危機時代”將會有五個基本的發展趨勢。而低碳經濟將是一個新的增長點。為了實現低碳經濟,就要更換大量的設備或系統,相應地就會產生新的增長點。我們國家也將會要走這條路,目前,這已成為一大趨勢,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為此,在“2009第五屆CIIF●MM●新自動化論壇”即將開幕之前,就低碳經濟的話題,我們來概略地探討。
低碳經濟概念
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發展正呈現“不可持續”的狀態,“人類的生存正在受到威脅”。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形勢的推動下,范圍內正在經歷一場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式的巨大變革:發展低碳技術,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消費模式,并將其作為協調經濟發展和保護氣候之間關系的基本途徑。應當說,正是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重點所在。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經濟,即在發展中排放少的溫室氣體,同時獲得整個社會大的產出。“低碳”意味著低能耗、低污染,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技術”日益受到各國的關注。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已走上前臺,并開始被人們熟知并重視起來。低碳經濟的實質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優化能源結構,目標是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體系和產業結構,要求建立與低碳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鼓勵低碳發展的國際國內政策、法律體系和市場機制,其核心是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特征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正日益成為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低碳經濟”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英國充分意識到了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它正從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走向主要依靠進口的時代,按目前的消費模式,預計2020年英國80%的能源都必須進口。同時,氣候變化已經迫在眉睫。因此,英國是在上早提出“低碳經濟”的國家。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表明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有望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2008年“環境日”(6月5日)的主題為“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
從黑到綠,從高碳到低碳以、潔凈及低碳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已悄然向我們走來。自動化技術是服務于人類社會多方面、各領域的橫斷科學技術,它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正作出貢獻。社會在改變,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必會跟著變化,自動化跨入低碳經濟新時代。
國際、國內領導人重視發展低碳經濟
首先,2008年6月5日是第35個環境日,主題即是“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給2008年環境日的致辭題目就是全力邁向低碳經濟!他強調指出:“不良嗜好令人恐怖。它吞噬我們的資源,控制我們的行動,它使我們罔顧事實,對行動后果熟視無睹。目前,對碳的危險嗜好正在控制著我們的。我們知道,氣候變化的元兇就是我們排放的CO2和其他溫室氣體。要減緩氣候變化,消除貧窮,促進經濟和政治穩定,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必須戒除對碳的嗜好。這就是2008年環境日的主題——“戒除嗜好:走向低碳經濟”。這一主題承認碳嗜好所造成的破壞,并給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2008年9月25日,美國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別會議”上,重點審議的問題之一就是“采取措施大大降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其次,2007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APEC會議上,在短短的一篇不到3000字的講話中,就講到了四個“碳”字:“發展低碳經濟”、“發展低碳能源技術”、“增加碳匯”及“促進碳吸收技術發展”。
胡錦濤主席在2009年9月2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開幕式講話中指出:“中國已經制定和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明確提出2005~2010年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等有約束力的國家指標。僅通過降低能耗一項,中國5年內可節省能源6. 2億t標準煤,相當于少排放15億t CO2。今后,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并繼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爭取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CO2排放比2005年有顯著下降。二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m3。四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發和推廣氣候友好技術。”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發表的講話,表明中國將降低碳排放強度,即單位經濟產出的CO2排放量。外電認為,過去幾個月,上富國與窮國一直堅守自身立場,不肯作出絲毫讓步,如今,中國的領導人胡錦濤主席則可能正帶領走出僵局。胡錦濤的提議,標志著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為建設性地應對重大問題作出了貢獻。
發展低碳經濟是必然趨勢
在國內外領導人不斷倡導與促進下,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低碳經濟將成必然趨勢。中國經濟的主體是第二產業,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是工業,而工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國經濟的高碳特征。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低碳經濟就成為了必然趨勢!
全國政協常委、科技部部長萬鋼在2008年3月6日全國政協常委會上發言,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要采用新技術實施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和“吸碳經濟”。萬鋼指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優化能源結構,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發展清潔能源和低碳能源,改善土地利用方式;需要綜合考慮能源安全、節能減排政策、發展“低碳經濟”和“吸碳經濟”等重大問題。今后一個時期科技部在國務院的領導下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重點推動以下工作,其中第五項即是:搶占具有低碳經濟特征的前沿技術制高點。信息、生物及納米等前沿技術是低碳經濟的技術內核,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的長遠價值所在,也是增強綜合國力、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及引領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科技基礎。必須緊緊抓住我國科技進入重大躍升期的歷史性機遇,在信息、納米材料、分子生物、重大疫病及先進制造等領域取得原創性科技突破,開辟具有低碳經濟特征的新興產業群、高新技術產業群及現代服務產業群,為實現國家長遠節能減排目標奠定強有力的科技基礎與產業基礎。”
2009年8月1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工程院共同設立了“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聯合基金。在該基金8大領域,39大項的項目里面,就有多項項目涉及“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與“某些行業低碳經濟的工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的研究課題。
日前,前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率領斯特恩研究小組成員一行與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及相關中國企業家探討中國低碳型經濟的發展之道時如此認為:“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未來發展方向,也是中國趕的契機”。
“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陽光經濟”、“風能經濟”、“氫能經濟”及“生物質能經濟”。低碳經濟是繼工業革命以來的第五大浪潮,將形成巨大的低碳經濟產業,中國,回避不了低碳經濟的挑戰。低碳經濟將成為減緩氣候變化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和必由之路。國民經濟已吹響了向“低碳經濟”的進軍號!工業自動化企業也應當努力向“低碳經濟”領域進軍!
企業如何考慮發展低碳經濟
首先,瞄準新興問題、瞄準趨勢性行業,這是各行各業成功創新的重要秘訣。所謂新興問題就是未來人類社會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重大問題;“趨勢性”行業就是未來有巨大遠景的項目。什么是未來人類社會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重大問題和未來具有巨大發展遠景的項目呢?毫無疑問,其中之一就是服務于 “低碳經濟”與“低碳技術”的項目!“低碳經濟”已成為科研單位和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大力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必然能搶占科研項目和市場開發的創新先機!現在,經濟正在加速向“低碳經濟”轉型,“低碳經濟”催生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低碳經濟”將是未來國家和企業競爭力之所在。
其次,產品類型的調整及尋找差異化發展是企業要做的事。“低碳經濟”與“高碳經濟”存在不小的差異,如何從傳統“高碳經濟”轉型到新興“低碳經濟”,是企業需思考的問題。低碳經濟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英國《斯特恩報告》預測2050年全球低碳產品市值將達每年5000億美元。發展低碳經濟將創造大量市場機會。一是開發低碳產品、服務和技術;二是大力支持節能產業;三是預防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四是確立清潔發展機制等。
第三,正確制定“高碳能源”條件下發展“低碳經濟”的策略;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大制約,是整體科技水平落后及技術研發能力有限。低碳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因此,必須大力建立低碳技術創新體系,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科技支撐;搞好低碳經濟試點與基地建設,加快低碳經濟發展等。
第四,企業在制定“低碳經濟”規劃(計劃)時,必須要考慮產品生產過程或技術開發的全壽命周期。即從設計開始,到原料采購、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再到倉儲運輸、制成成品,直到產品報廢與有效回收。這是低碳經濟企業不同于高碳經濟企業的重要的特征之一。
第五,發展低碳經濟主要的手段和工作是通過減少碳的排放,通過節能、提高能效,搞清潔煤的潔凈化利用,發展再生能源,通過植樹造林增加碳匯,這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可實現經濟的低碳化。這個過程中,如果說從降低碳排放的意義上講,可能是減少碳的排放。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通過節能和提高能效、清潔煤包括植樹造林等涉及到很多新型技術和產業,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展低碳經濟可提高經濟增長點。
第六,企業應當充分認識低碳之路并不平坦。一是很多人對依賴化石燃料抱有幻想,并對氣候變化的事實表示懷疑,人們低碳消費意識淡薄,沒有養成良好節能減排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二是“高碳”特征突出的企業,短期難以克服困難,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轉型;三是低能耗的第三產業和服務業比重偏低,發展滯后;四是整體科技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這是企業經濟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大制約。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先進科技的支撐的;五是國家目前尚缺乏發展配套的“低碳經濟”優惠政策。換言之,無論是在觀念更新、政策規定、技術進步與實際實施上都將會有阻礙。這是打算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的企業必須要有的思想準備。
國家已在考慮盡快制定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發改委有有關司局領導還強調指出當前低碳經濟三重點:提高能效、發展清潔及可再生能源。并積極考慮建立發展低碳經濟的長效機制,努力推動社會經濟朝著低碳方向轉型。從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節能減排的工作需求出發,結合國家的“發展規劃”、“能源規劃”、“循環經濟規劃”和“節能減排規劃”等,有關部門正加快制定低碳經濟的“國家方案”和行動路線圖,建立低碳經濟統計評價指標體系,形成具體可操作的發展低碳經濟的總體思路與實施方案,并將發展低碳經濟納入我國“十二五”規劃,推行和實施。
總而言之,人們應當認識到,發展“低碳經濟”與“低碳技術”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形勢的需要;是應對國家“節能降耗”需求的需要;搶占“低碳經濟”高新技術前沿的需要;適應全球性能源變革趨勢的需要;更是建設“兩型社會”的需要。
面對國家強烈要求發展“低碳經濟”的大好形勢,有志于發展“低碳經濟”與“低碳技術”的中國“工業自動化”的企業與單位,應當堅持“低碳”理念,創立產業綠色先鋒,“奮發圖強,迎接挑戰”, “低碳經濟”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科研單位與企業參與進來,只有不斷進行“低碳經濟”項目的研究和節能技術的創新與推廣,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用“綠色技術與產品”來回報社會,才能在“低碳經濟”浪潮中取得勝利。
本文是寫在“2009第五屆CIIF●MM●新自動化論壇”開幕之前,目的是為了“拋磚引玉”,希望能夠以拙文引起即將參加“2009第五屆CIIF●MM●新自動化論壇”的國內外企業與專家學者的共鳴。以使“2009第五屆CIIF●MM●新自動化論壇”有更多更好的研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