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首臺2.3MW大型飄浮式風力發電機Hywind被運往北海海域220m海深處,并開始運行。在接下來的兩年里,Hywind風力發電機將在惡劣的海洋環境中接受狂風巨浪洗禮,并全力以赴接受漂浮發電這一創新技術的測試。】
漂浮在美麗而惡劣的挪威海岸線外的Hywind漂浮式風力發電機,創造了歷史,成為首臺由海下漂浮構架支撐的大型風力發電機。海下支撐設備與用于支撐近海石油鉆塔的設備類似。這臺風力發電機高出海平面65m或213英尺,發電機葉片直徑為82m。設備安裝在距離Karm?y島東南海域12km(7.5英里)處,在大約公元1000年,Karm?y島曾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一個重要酋長總部所在地。
正如那些征服了很多邊疆的著名北歐探險家先輩一樣,挪威能源公司,如StatoilHydro,也向著擁有突破性技術的新領域發展。“從長遠來看,我們正在進行的試點工程,有利于漂浮式風力發電機為巨大的能源需求量做出重要的貢獻。” StatoilHydro公司技術&新能源(TNE)部執行副總裁Margareth ?vrum在去年6月發布的講話中講到。
“漂浮式風力發電機組依然是一項不成熟的技術,商業化進程及在風電場大規模建設仍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Margareth ?vrum說。“我們對Hywind試點的期望,是測試出風浪是如何影響整個裝置,以此了解如何優化操作概念和識別技術差距。”
StatoilHydro公司資產管理經理Sjur E. Bratland ,在去年10月份與POWER 雜志談到了Hywind 項目。“項目的總成本大約為4億挪威克朗(NOK) [大約0.71億美元]。”
Bratland說。 “然而, Hywind 示范項目是一次性樣機,樣機的成本不會影響Hywind 漂浮式風機的商業化生產成本, 而商業化生產的成本會較低。”
StatoilHydro在Hywind 項目上的花費為3.41億克朗, 而Enova公司提供了大約0.59億克朗。Enova公司是一家國有公司,支持挪威能源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環保變革技術。
西門子在丹麥的風力能源部負責生產風機,法國德克尼普公司負責搭建漂浮系統,而耐克森公司負責生產和布置連接到陸地的電纜線。后續的組裝在斯塔萬格港附近的?m?y Fjord地區進行,Hywind測試設備去年6月份被拖運到Karm?y島附近海面的安裝點,將進行為期兩年的測試。8月,Hywind 接入當地電網并開始發電。
Hywind項目是StatoilHydro公司將其在近海石油和天然氣業務中獲得的豐富經驗應用于解決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典范。Hywind 漂浮式風力發電機在不預算的情況下按期交付。同時令人欣喜的是,在整個項目開發過程中沒有任何嚴重的有關健康、安全或環保的事件發生。
挪威的電力工業
挪威是富有及人均資本儲備多的國家之一。據美國中央情報局2009年估計,其人口總數約為4?660?539。全國總體電力生產量約為1427億kWh,總用電量約為1288 億kWh。美國中央情報局同時估計,挪威出口電量大約是173億kWh,而進口電量約是34.5億kWh。
目前,挪威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發電,水力發電過99%。干旱時節,挪威主要從火力和核能發電廠進口電能。從對水力的利用率可以看出,挪威的水力發電基礎設施幾乎已經沒有可開發的空間。
挪威也擁有大量的化石能源,是第二大石油出口國。而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已經不斷趨于平穩。另外,挪威仍占有歐洲剩余石油和天然氣大約一半的存貯量。
“目前,挪威幾乎可以通過水力發電自給自足。”Bratland說。“然而,官方聲明在水力發電開發領域,挪威已經沒有大的開發空間。考慮電力供應及預期增長的用電量,將存在區域性挑戰。我相信,風力發電將有可能成為挪威的一種重要的電力能源,承擔預期增長的用電量和改善風電、水電相結合發電的規律性,從而有助于解決地區供電問題。然而,挪威風力發電領域,尤其是海上風力發電所面臨的主要機遇是成為歐洲其他國家的電力出口國。
挪威目前為止還不是歐盟成員國。但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與歐盟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挪威可以與歐盟成員國保持高度經濟一體化和政治合作。挪威是歐洲經濟區和歐洲自由貿易協會簽署國,該組織規定歐洲市場可面向所有簽署協議的國家。
鏈接:項目概況
整個Hywind 風力渦輪樣機重約5300公噸,適合水深范圍為120m~700m。
“安裝地點是經過兩年審核終選定的。”Bratland說。“離岸距離短可以減少纜線成本,同時可以縮短到達發電機的行程時間。該安裝地點為進行實驗提供了極佳的條件。”
漂浮式海上風力發電機的長期目標是終可以安裝在更深的海域。與船錨不同的是,風機上的錨索不僅僅躺在海底,而是需要拉至并固定到海底10 m以下,每根系錨繩與一個重物連接。在安裝地點,項目組修建了一個特定點基座。
Hywind項目涉及的費用之一是電纜線成本,較比安裝海深距離,其成本更加受限于離海距離。Hywind 項目依賴一個細長的圓柱形物體,有點類似于“柱形浮標”概念,這個設計概念是一種獲得專利技術的水下漂浮式鋼質結構、混凝土壓載水艙,這種方式已經用于海上油、氣鉆機業務多年,漂浮結構是一個約為117m長的細長鋼質管,一端是底座,另一端為風機法蘭。
用壓載水艙填滿的鋼管被運送至安裝地點并立于海面。浮標的整個結構被拉至海水中,浮標可牽引至100m水深處,與海底三點系錨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