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视频深夜福利网站|午夜性春猛交|日日射日日干|av免费提供|另类网站

廣州菱控|歐姆龍(OMR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發電設備上半年體檢報告
http://www.zouyunfu.com
文章來源:《電氣中國》 更新時間:2009-10-10
分享到:
發電設備上半年體檢報告

  當“回暖”的聲音在發電設備行業四處游蕩,你的企業回暖了嗎?

  也許你的訂單正被這個有點糟糕的市場裹挾著前進,也許你的奮斗正從這個帶點風險的經濟環境里換來一點契機。有變化就有希望,生旦凈末丑,金融危機暗涌的中國你有更多的機會來換妝。

  這是一個變幻莫測的危機時期,也是異軍突起的佳時刻。它輕易地將經濟的定義從我們的金融擴散到我們每一個行業,甚至我們每一個企業的喜怒哀樂。

  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電設備中心新出爐數據,我們記錄下身邊的一個行業和每一個企業間的變幻表情,形成這份《發電設備上半年冷暖體驗報告》。

  歡笑,驚懼,憂傷,淡然,你臉上的每個表情,都映射著這個波動市場的身影。

  當國內市場還在電價上漲、能源波動、海外抄底成風之時,沿著長年不變的軌跡緩步前行的時候,發電設備行業已如一個經歷大風大浪的沖浪者,在一個大浪過后的高處細細品味著精疲力竭后的放松。

  進入第三季度,“回暖”的聲音已如潮水般在發電設備各分行業洶涌。“瘋”不可擋的風電,穩步前進的電站汽輪機,呼聲正隆的核電……大落之后的市場似乎正在慢慢復蘇。

  但是,在我們看到增長的同時,我們始終不應放松警惕:在被國際經濟大潮裹挾的時候,我們的回暖是穩固的嗎?

  全局:注意回暖背后的暗流

  裝備工業上半年同比增加值增長9.2%,與全大行業的增速一致。相比季度的惶恐,發電設備顯然已多了幾許從容。“企業穩回暖跡象明顯,總體形勢好于預期。”這是中機聯執行副會長蔡惟慈在此前會議上的評價。

  但他也不忘敲響“警鐘”,這個數字比上年同期回落15.1個百分點,是近年以來同期低水平。無論如何,在一片蕭條的市場形勢下,電氣行業近年來“飛奔前進”的形象不得不暫時轉換了。

  回暖浪潮的過程往往伴隨著可期的愿景和詭秘的暗流,如果實現突圍,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所在。中機聯發電設備中心馬桂山給我們行業突圍提供了五條“錦囊妙計”:

  妙計一,防范風險,這是企業在變幻市場形勢下為關鍵的一點。

  包括通過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來確定項目排產計劃,控制機組的生產節奏。同時控制產能擴張速度、為了調整產品結構,在逐步收縮火電產能,按照國家能源政策合理投資,擴大核電機組、風電機組產能。

  妙計二,與時俱進,跟對政策發展才是“上上之道”。

  繼續鼓勵發展水電、風電、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設項目。同時積極發展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新產品,尤其是在常規火電領域,除發展臨界、臨界機組外,還應當將注意力轉向熱電聯產、空冷發電機組、循環流化床鍋爐、對現有服役機組進行高中壓通流改造和熱力系統優化,達到提高出力、降低單耗,同時節能減排。

  妙計三,發電設備原材料的國產化仍應是我們不斷提升的目標,“危”中更具“機”。

  加快重機企業技術進步,使大型鑄鍛件生產能力盡快提高,以滿足發電設備制造的需求。

  妙計四,出口才是觀察回暖表情的重要指標。應加大對發電設備產品的出口補貼。目前,發電設備制造企業出口產品數量所占比重越來越大,2007年出口機組500萬千瓦,占當年產量的4%,2009年按合同將生產出口機組1800萬千瓦,比重將達到18%,上半年已完成904萬千瓦。而近兩年人民幣匯率的變動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兌匯損失,在此方面國家有關部門應適當考慮給予出口企業一定的政策性補貼,提高出口退稅率。

  妙計五,在電力需求增速低于電力裝機增速的情況下,調整生產經營策略,彌補在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國產化能力和開發能力的培養等方面的欠缺。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及核心技術,這是休養生息時刻不容緩且必須要做的事。

  仔細分析這五條妙計,我們不得不多一些憂慮。以電力市場為依托的發電設備行業,在全國發電量自去年10月份連續大幅下滑以來,今年二季度首度轉“負”為“正”之后,用電量的復蘇并未成為發電設備增長的動力。

  在這危機關頭,市場并購重組現象值得重視,海外抄底的“欲望”也在很多企業心中蠢蠢欲動。那么,我們的市場回暖是穩固的嗎?我們的風電、電站汽輪機帶來的回升現象,是真實的嗎?

  政府投資拉動經濟,不僅是上半年國家GDP增長的重要動力,也已成為發電設備各分行業增長的共同點。我們應提防的是,政府單邊投資過熱會嚴重透支發電設備市場的未來潛力以及海外競爭能力,并帶來比通貨緊縮和一般性通貨膨脹更為可怕的“滯脹”。

  發電設備的回暖,從口號到實踐,依然任重而道遠。

  水電、火電:難兄難弟不同的回暖解讀

  發電設備傳統的兩個“老大哥”——水電、火電,上演了一出有趣的“難兄難弟”。上半年,兩個分行業的發展數據幾乎如出一轍,水電、火電上半年的總產值增長分別為-15.1%和-20.7%。這種表現是在近6年來發電設備高速增長和金融危機雙重因素疊加影響下的回歸,在這傳統“雙電”中,可能回暖之言仍不可輕言。

  從能源產品結構來講,經過市場調整之后兩個分行業開始出現變化。其中,火電機組(按發電機)生產完成3809.78萬千瓦,占發電設備總量72.2%,比2008年比重減少4.8%。清潔能源水電機組完成1039.79萬千瓦,占19.7%,比重增加2.4%;風電機組427.26萬千瓦,占8.1%,比重增加3.6%,同比增長135.7%。

  其次在發電設備中,大型機組比例逐步上升。2009年上半年,在火電大機組中,100萬、60萬、30萬千瓦級汽輪發電機生產完成68臺2994.5萬千瓦,占火電機組的78.6%,比2002年增長30%。

  那么,兩個分行業中企業又是如何反應的呢?火電設備生產企業表示,金融危機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仍未得到有效緩解,火電設備的發展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依然較大,尤其是內需不長,工業生產受到較大沖擊,回升乏力。而從下降20.7%的數字顯示火電設備企業度日如年的艱辛。

  而水電設備企業則顯得比較樂觀,雖然同比下降15.7%的不小幅度,但他們似乎已經學會了經濟學的那套增長理論,到底是“U”還是“V”的市場曲線已經開始在水電企業間爭論。

  或許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火電更加沉穩,深謀遠慮,而水電更有底氣,頗有“笑對人生”的英雄氣概,未嘗不可闖出一條路來。

  風電:爭“風”兇猛 下半年面臨轉折

  雖然金融危機的寒風已經肆虐半年多了,但在風能投資領域絲毫感覺不到一絲微風,各路資本仍像潮水一般涌向風能。

  2009年上半年,我國風電設備產量達427萬千瓦,同比增長135.7%。“按照原先的規劃,我國的風電產業到2010年是500萬千瓦,但現在就已經達到2000萬千瓦了,這只能用火箭速度來形容了。”對于這組新鮮出爐的風電數據,中國風能協會理事長施鵬飛感慨頗深。

  據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新增風電裝機為800萬千瓦,僅金風科技[26.90 6.03%]、大連華銳、東汽集團和上氣集團等國內4家企業的產能就達到1200萬千瓦。另外,維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颯、美國GE風電等國際風機制造業巨頭紛紛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市場競爭之激烈前所未有。業界專家一致認為今年將是風能制造市場出現轉折的一年。

  “近的幾年,我國風能發電場的大規模建設讓風電市場處于一個賣方市場,風電設備也一直是供不應求,但在今年將出現的情況是供需之間可能會出現平衡,明年肯定是供大于求。”

  “目前,僅風電的上市公司產能每年就以30%~50%的速度增長,到了2010年,我國風電廠商的總產能大約能達到2000萬千瓦,到時候需求也就只有1000萬千瓦,剩下的1000萬千瓦如何尋找出口?”

  “如果按照目前的這個狀態發展,到2010年,在風能制造領域也將會出現像鋼鐵業那樣的情況,停產、停工、大量的產品庫存、企業開始倒閉。這股風潮會像秋風掃落葉般席卷整個行業,到時候,這70多家企業倒閉60多家都是有可能的。現在,企業和投資者都應該冷靜下來,進行適當調整,避免這種危機發生。”

  ……

  雖然上半年風電設備業的發展勢頭相當良好,但“內憂外患”依然困擾著整個產業,這也使得整個產業的未來發展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在從沒有過下降的風電市場,回暖無從說起,但是迎接有可能到來的極寒,風電設備企業得打起精神了。

上一條 上一條:面向現代裝備制造服務業的思考與建議
下一條 下一條:西門子中國策:搶灘海上風電
相關新聞  發電設備   電力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