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推動兩化融合的新機遇,著力提高工業經濟發展的效率、質量、素質和信息化發展水平,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震寧代表在今年兩會上提出了“加快兩化融合進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議,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溫總理工作報告強調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急迫性,兩化融合是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
發展生產性信息服務業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進入了信息化和工業化迅速融合、良性互動的佳時期。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擴散、經濟發展為困難的2009年,信息化與工業化的加速融合在保增長促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高新技術產業、軟件產業均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
陳震寧介紹說,近年來,江蘇大力推進兩化融合,開展現代產業體系的研究和實踐,以建設國家和江蘇省兩化融合示范區為重點,以實施兩化融合重點工程為抓手,在推動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流程自動化、管理網絡化、商務電子化建設的過程中帶動信息產業等重要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當前經濟企穩回升并持續向好的新形勢下,把握推動兩化融合的新機遇,著力提高工業經濟發展的效率、質量、素質和信息化發展水平,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至關重要。為此,他建議國家在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等關鍵節點上進一步加大宏觀指導力度,支持地方走兩化融合之路,加快轉型升級。
陳震寧提出,積極發展生產性信息服務業是兩化融合的切入點。生產性信息服務企業是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供信息技術支撐的企業,主要包括產品和設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生產過程管理控制系統集成商和企業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服務商等。生產性信息服務企業既掌握著先進的信息技術,又了解并熟悉生產制造企業需求,能夠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出先進適用的技術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幫助生產制造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完成信息化改造任務,從而將信息產業和生產制造業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他認為,積極發展生產性信息服務業,是推進兩化融合的重要內容,在這個方面同樣需要國家出臺扶持政策,一方面,加強對國外生產性信息服務企業的引進,使其嵌入到我國產業體系之中;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本土生產性信息服務企業,鼓勵大中型企業將內部信息技術部門剝離為社會化的生產性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對成功承接兩化融合重大項目的企業,特別是總集成、總承包量達到項目50%以上的本土生產性信息服務企業給予重點支持。
加快信息技術應用立法
陳震寧表示,推進兩化融合必須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他建議加快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立法。
他說,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經濟和社會領域信息技術應用的總體水平較低,各個層面對信息技術應用的投入不足,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較弱,信息技術應用的標準體系建設亟待加強,更突出的矛盾是這項至關重要的工作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持和保障,加快信息技術應用立法、走依法促應用的道路既是必由之路也是當務之急。開展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的立法、國外有較為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如:美國1997年制定了《全球電子商務綱要》,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技術應用的法規。國家應盡快制定并實施《信息技術應用促進條例》,為在全社會推廣信息技術應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陳震寧說,信息產業的核心是軟件和集成電路。國家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18號文”),對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投融資、稅收、產業技術、出口等方面實施了優惠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成就了兩大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而該文件規定的優惠政策將于2010年到期,目前,國家有關部委已經著手起草“新18號文”。他建議在新文件中要更加充分地體現對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的扶持,引導、促進我國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陳震寧建議,國家有關部委要積極支持工業領域實施信息化技術改造。他說,兩化融合的關鍵環節是信息技術在工業產業領域的應用,一方面是以發揮企業潛能為目的,通過ERP、CAD、電子商務、物流信息化等系統的應用,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另一方面是以提升企業能級為目的,通過實現研發的智能化、生產線的自動化、產品的數字化、產業鏈的網絡化等,使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強化和提升。
他說:“推進工業企業的信息技術應用和改造,是改變我國工業大而不強的有效途徑。建議國家盡快制定出臺鼓勵工業企業實施信息技術改造的扶持政策,比如可以參照日本的做法,對于工業企業用于生產流程優化和產品升級的信息化投入予以稅前列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