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30年中,我們經歷了歷史上好的時期,一個是全球化,一個是工業(yè)化,兩個全球性的趨勢被同時抓住,這是我們的幸運,但是今天我們也正經歷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zhàn)。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國際化與工業(yè)化走到了哪里?下一步我們的機會又在哪兒?當全球化與工業(yè)化的階段結束,我們將面對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首先在后工業(yè)化時期,我們需要面對三個重要趨勢。
,金色渠道。在過去的30年里中國企業(yè)學會了制造,也成為了全球制造業(yè)的中心,很多制造企業(yè)都達到了高水平,但中國企業(yè)卻沒有學會分銷營銷服務,更沒有學會商業(yè)。我們并沒有建立起可以主導全球的商業(yè)體系,也沒有建立起中國自己的物流零售服務體系。例如家電行業(yè),海爾、海信、美的、TCL,所有這些家電企業(yè)都匯集了中國的工程師和市場推廣人員,但是他們依然沒有辦法逃脫微薄的利潤。當國美、蘇寧出現的時候,還要乖乖地把自己口袋里原本已經微薄的利潤再拱手相讓,只是因為國美、蘇寧占據了金色渠道,而這正是未來有競爭力的商業(yè)模式,也是我們下一個重要機會。
第二,城鎮(zhèn)化。如今中國有城鎮(zhèn)人口6億,農村人口7億,城鎮(zhèn)化率45%。而未來15年之后,中國城鎮(zhèn)人口將達9億,農村人口變?yōu)?億,城鎮(zhèn)化率上升至60%。經過30年的工業(yè)化,我們市場和人口的紅利基本枯竭,因此未來唯一可以煥發(fā)內需的機會就是城鎮(zhèn)化。一旦城鎮(zhèn)化路線開始啟動,我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城鎮(zhèn)化人口從6億變成9億,這將會出現一批千萬人口的新城市,我把它稱之為“希望的田野”。因此我建議企業(yè)領導們,要開始從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級城市向二三級城市延伸,甚至可能是四五級的城市。如果今天你不去布局,不去研究四五級城鎮(zhèn)居民的需求,到時候肯定會錯過這一機會。
第三,柔性制造。過去我們做了太多粗放式的制造,以前我們更多只是生產一臺汽車、電腦或者是建造一所房子這種大眾消費品,但產品的初始銷售價格只占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總價值的20%,80%的價格來自于零售、分銷、服務、零配件、融資、保險、租賃等環(huán)節(jié)。毋庸置疑,大量的商機都在價值鏈的后面,因此未來我們需要思考的另一個重點,是要在剛性的制造外帶給客戶更多溫暖。
其次在全球化時代,我們也將迎來兩大顯著機遇。
,新興市場的中國化。過去的50年間,全都在推行美國化,向美國學習,不過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讓大家了解到美國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對,同時中國在30年中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也一定有值得大家借鑒的地方。尤其是我們在經濟領域、經濟政策方面的創(chuàng)新,對于新興市場將具有極大的啟發(fā)價值。諸如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之后,盡管東盟國家面臨著來自中國商品的沖擊,但他們還是非常渴望了解中國在過去30年是怎么樣取得如此大的成績。因此,未來10-20年的又一個重要機遇,就是在很多國家的新興市場里,他們更愿意中國模式。那么當今天新興市場開始向中國看齊的時候,我建議那些正在考慮國際化的企業(yè),不妨暫緩進入歐美市場,可以先順著新興市場中國化的趨勢率先進入這些地方,這也是聯想電腦在過去5年得出的重要結論。
第二,綠色的關稅。不久前的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碳關稅,這是我們躲不過去的趨勢。中國在2009年過美國成為全二氧化碳排放大國,美國人終于可以輕而易舉地把中國抬到道德的審判臺上,不管是處于政治策略或者經濟戰(zhàn)略,這都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所以不久后,不僅美國要對進入自己市場的產品收取綠色關稅,所有國家都會向所生產產品當中的二氧化碳征收碳稅。毫無疑義,中國也會出臺這一策略,終的結果將是大幅度提升能源和資源的成本。因此,企業(yè)需要開始考慮從大量消耗能源和資源的行業(yè)進入節(jié)能減排領域,盡管這會帶來暫時性投資偏高等一系列問題,但它一定是人類未來的基本社會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