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華爾街金融危機導致通用電氣的金融業務縮減規模后,伊梅爾特承受了工業部門增長的巨大壓力。而中國市場無疑是通用電氣寄予厚望的地方,其醫療、航空、能源和軌道運輸部門的業務,均是在中國高速發展的領域。
眾多抱怨在華生意越來越難做的跨國公司中,通用電氣不是個,也不是聲音大的一個,但卻是出人意料的一個。到底發生了什么。】
通用電氣副董事長約翰·賴斯(John Rice)今年的第三次訪華之旅,和以前相比似乎頗多“曲折”,因為他肩負一項以前從未遇到過的“特殊使命”。
在他來華的一周之前,通用電氣全球董事長兼CEO伊梅爾特(Jeffrey Immelt)在意大利羅馬一個私人聚會上聲稱在中國的生意越來越難,這番私下的抱怨被登上媒體,引起軒然大波。緊接著,借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德國兩大工業巨頭西門子和巴斯夫的高管向中國總理溫家寶表達對投資環境的不滿,更是“火上澆油”。不少西方輿論認為,越來越多的抱怨足以證明,中國的投資環境在變糟糕了。
“伊梅爾特的評論被很多人誤解、曲解了。這并沒有反映出我們公司對中國的理解!奔s翰·賴斯說。由于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伊梅爾特的公司總部對中國市場的高負責人,因此理所當然成為了澄清伊梅爾特語言真相的“特使”。
賴斯此行還有重新向公眾解釋通用電氣在華的整體思路的作用,這從他的行動中可見一斑:到上海出席7月12日舉行的與中國商飛C919大型客機航電核心處理等系統合作意向書簽署儀式后,他匆忙趕往韓國處理事務。之后,原本可以直飛北京的賴斯卻選擇飛到天津,再搭乘動車組來到北京——這被認為是以行動方式來“澄清”和表達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去年通用電氣和中國鐵道部達成意向,攜手進軍美國的高鐵市場。
無疑,約翰·賴斯能將伊梅爾特的言論影響降到低,但他和伊梅爾特都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是:通用電氣在華保持了高速增長,但離初總部制定的銷售額目標還有很大距離。
在因華爾街金融危機導致通用電氣的金融業務縮減規模后,伊梅爾特承受了工業部門增長的巨大壓力。而中國市場無疑是通用電氣寄予厚望的地方,其醫療、航空、能源和軌道運輸部門的業務,均是在中國高速發展的領域。
初伊梅爾特期望2010年在華銷售額達到100億美元。但實際上,通用電氣在中國2009年的業績是53億美元,增長率為14.3%。如果按照這個速度,今年的銷售額目標難以達到。
而且這份不錯的成績單,并非開花:在中國醫療保健產業快速增長大背景下,通用電氣醫療業務一直保持優勢,成像設備在中國銷售旺盛,計劃今年招收1千名銷售人員,而不久前伊梅爾特提出的“反向創新”理念,正是在醫療部門率先成功的;在能源領域,通用電氣的清潔煤技術拿到了不少大單,比如在包頭神華的項目;在高鐵領域,鐵道部已經訂購了300輛由通用電氣提供技術、中國南車[5.33 0.38%]組裝的大功率柴油貨運機車;此外,2009年通用電氣的“綠色創想”在中國達到了9.53億美元。
但在以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通用電氣卻連連失手,中國本土企業憑借政策優勢,占據了中國高達近80%的市場,甚至在國際市場從上開始搶占維斯塔斯、通用電氣等行業老大的份額;在航空方面,雖然通用電氣核心業務飛機發動機一直銷售良好,但卻要面臨和聯合技術、霍尼韋爾競爭的復雜局面。至于和國家電網的合作,也被海外輿論認為是在培養潛在對手,因為國家電網終是希望自主開發智能電網技術和設備。
“如果保持現在經濟發展的勢頭,中國市場規模遲早過美國,這是值得慶祝的!奔s翰·賴斯對《環球企業家》說:“但一方面,我們要成功就必須變革。”
落差
對于伊梅爾特的抱怨,外界為樸素的疑問是:既然通用電氣、西門子這樣的跨國公司在華銷售業績看上去并不差,且保持了增長,為何還有此言?
一位熟悉跨國公司全球決策體系的人士認為,這和總部對中國市場的過高預期有關。中國一直保持GDP的穩定增長,而且在基礎設置、新能源等領域每年都有大量的投入。當這些行業的未來發展報告呈現到CEO們的案頭時,更多的是在描述未來美妙前景,對其中各類困境估計不足,尤其是一些政策扶持或者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的產業,西方的咨詢調研公司更是無法清楚地說明其中利害關系。在這樣的情況下,CEO們往往對市場寄予厚望,一旦遇到此前沒有預料到的困難,“就開始有各種不理解的情緒了。”這位在跨國公司有二十多年工作經驗的人士對《環球企業家》說。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直接引發伊梅爾特“情緒”的業務有部分原因可能來自風能領域。作為能源使用大國,中國對于節能減排有切實的需求。以裝機容量算,中國已經是第二大市場。在該領域全球排名第二的通用電氣顯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事實上,通用電氣屬于先到者、早在2004年左右就在沈陽籌建了風機組裝廠。但是在2008年《中國新能源法》實施后,政策要求風能項目采用設備本土化要占到70%以上,這就一下使得跨國公司眼看到手的機會成了泡影。
這一領域中的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更成為了跨國公司難以跨越的屏障,比如風電項目的招投標要求風電廠和設備廠商捆綁競標,本土電廠很少會考慮和外商捆綁,甚至像華電集團與華銳這樣的風電設備商本身就存在著股權關系。國家項目基本在10GW以上的項目,國內華銳、金風、東汽三家就占據了60%以上的份額。曾經有通用電氣北京能源部門市場的人私下說,招投標項目到場基本是走過場,中標沒有希望。
于是,通用電氣只能“降格以求”省一級項目。省級項目一般在5GW以下,不需要國家發改委批示,項目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通用電氣或者其他風能外企可能獲得到其中的一部分。但這同樣困難重重:一方面,地方政府如果采取跨國公司的產品,很有可能在并網時,和其他已經采用本土企業的產品的省份不相容——這在一些跨國公司看來,是變相的“地方保護主義”。
另一方面,本土企業的成本優勢依然明顯,一般外資產品比國產價格高出20%至30%,平均裝機容量為1千瓦的風機,國產便宜近1千塊人民幣。酒泉中節能公司曾在2005年張北項目中采用了33臺通用電氣風機,但此后基本都是和本土公司合作!安皇峭ㄓ秒姎猱a品服務不好,同樣達到國家要求標準的產品,我們肯定會考慮本土企業性價比的優勢!痹摴镜目偨浝韽埲A耀對《環球企業家》說。
據內蒙古發改委風電專家組專家趙逵了解,通用電氣在內蒙古的風電項目也很少。維斯塔斯在中國銷售、服務布點較多,根據各地風力的特點量身定制,宣傳也很多。相比之下,通用電氣較少,“通用電氣其優勢是大容量機型和高品質,但是2009年國產機器大幅度降價,業主還是更愿意從成本投資角度去選擇。”他對《環球企業家》說。
盡管風機設備70%以上本土化的政策已經在2009年底取消,但客觀上還是放緩了通用電氣等跨國公司市場拓展的腳步。據中國風能協會發布的《2009年中國風電[0.77 -2.53%]發展》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前10名市場份額中,通用電氣在外資企業中排名第三,位于維斯塔斯和歌美莎之后,也僅占到3.7%的市場份額,遠遠落后于中國同行。
或許有可能給通用電氣帶來機會的領域還是海上風電。中國海上風電開發剛剛起步,國家招投標將在2010年9月完成。而通用電氣風能強項在海上,目前通用電氣在江蘇如東已經擁有項目,江蘇如東風電場二期采用100臺通用電氣1.5MW風機,利用率達98%,該項目在2008年獲得了中國電力[1.75 1.74%]企業協會頒發的“中國電力工程優質獎”。通用電氣在國際市場上2.5MW、3.5MW的大型成熟設備很多,這也是未來中國的發展趨勢。
“通用電氣在風機的質量和性能上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其1.5兆瓦的主力機型是全球安裝多的機型之一,有效利用率高,故障較少,因而使用和維護成本也較低。通用電氣可以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針對注重長期效益的客戶群拓展市場。” 摩立特集團中國區董事經理劉宇剛對《環球企業家》說。
縮水
除了在一些領域受到政策限制而無法大規模開展業務外,導致通用電氣在華銷售目標暫難達到的直接原因更多的還是自身的結構調整,以及兩項業務的剝離和退出。
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占通用電氣收入約50%的金融服務業務受到很大沖擊,甚至有可能危及通用電氣整體安全。于是通用電氣開始戰略性的縮減金融業務,降低波動性和風險,并且調整工業業務。按著規劃,通用電氣希望金融和工業的比重在2012年達到1∶2的合理水平。并且作為一個多元化經營的公司,通用電氣陸續剝離一些產業,并且重新整合部門,以形成更加明確的戰略發展方向。2009被定義為通用電氣的“重生之年”。
目前,通用電氣有5個產業部門,包括科技基礎設施、通用電氣能源、金融、NBC環球和家庭和商業解決方案。例如,醫療、航空都歸在基礎設施之下,一些水處理、輸電等業務都在能源部門。中國區也以此重組部門。
但也正是通用電氣大刀闊斧的戰略重組,導致了中國市場營業額沒有按時達到預期。
2007年通用電氣在全球將整個塑料部門以116億美元出售給了沙特阿拉伯工業基礎公司(SABIC),因為缺乏上游油、氣資源的通用電氣塑料業務無法承受成本上漲的壓力。這筆交易本身是賺錢的買賣,但是此前通用電氣塑料是在中國先擁有的大規模生意,年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占據了中國區總銷售額1/5的份額。它在中國為戴爾之類的電腦公司、汽車行業提供大需求量的塑料原材料。一位通用塑料的前員工回憶說,在這個部門業務在中國的全盛時期,專門擁有一間展示五顏六色不同性能塑料產品的展廳,甚至門口擺放了一臺完全塑料制成的車模,以顯示其精湛的工藝和科技。但現在早已不見蹤影,“到去年基本所有的交接都完成了!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