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食品產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內容,并在監管、預警、重大事件處理方面發揮了特有的作用。本次專題特邀請知名食品軟件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就我國食品行業信息化與食品安全的關系,以及食品行業軟件所面臨的發展和挑戰進行深入探討。
特邀嘉賓
(排名不分先后)
中華網軟件大中華區集團副總裁 劉思源
天思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恩太
羅盛軟件食品行業銷售經理 邴喆
博科資訊資深ERP顧問 劉正珩
思博軟件公司北方區市場經理 李家林
食品軟件和食品安全要綁定
·IT技術對于食品行業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個是創新,一個是標準化。
·IT技術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保證食品安全上。
劉思源
食品屬于流程型制造行業,其特點是生產產品不可逆轉。原料被制成產品如果不合格的話,原料已經變成另外一種形態,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再返工。因此流程型制造行業對生產來源變化性的控制、生產流程規范的控制,以及產品生產出來后對質量和貨運的控制非常重要。食品行業對產品的安全十分重視。食品生產廠家只有遵循一定的方式和規范才能進行生產。
張恩太
食品行業的信息化和食品安全是密不可分的,食品軟件和食品安全要“捆”在一起。中國食品行業完全可以把為嚴格和完善的日本、歐洲食品安全質量標準引進來,根據國情進行一定修改后加以使用。目前,國內食品企業更重視銷售管理,輕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企業要有責任心、道德心和執行力,并以一套軟件作為輔助工具。
邴喆
在食品行業信息化中,IT技術的應用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關系型分布式數據庫技術。二是RFID(射頻識別)在生產、加工、物流配送等環節的應用。三是生產現場的自動化控制和智能讀寫技術。四是基于Java、XML、SOA(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以及基于組件的架構設計。我國食品行業軟件發展呈現出三個趨勢。一是食品行業解決方案得以細分,如肉類行業、奶制品、飲料行業、添加劑調味品行業、水產品行業、水果蔬菜行業等。二是在行業得以細分的基礎上,食品行業解決方案有涵蓋具體細分行業整個供應鏈的趨勢。三是逐步融合先進管理理念和思想。
劉正珩
IT技術對于食品行業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個是創新,一個是標準化。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也包括管理的創新。技術創新主要來源于裝備、工具的信息化改造,以及運用現代IT技術大幅提升裝備的自動化控制程度,這對于提高生產效能和效率非常重要。產品創新主要來源于對市場需求的把握和分析,運用IT技術手段,收集、整理、分析不同地區、不同細分市場的產品需求。產品開發的市場針對性越強,產品研發周期就會越短,產生收益回報的周期也越短。管理創新主要來源于整合供應鏈,運用IT技術手段縮短供應鏈周期,提高供應鏈效率,從而整合上下游廠商,形成密切的運營聯盟,達到企業管理的一個新高度。此外,食品行業的標準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標準化管理、標準化作業,可以有效保障食品的衛生安全和提高產品附加值。
李家林
IT技術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保證食品安全上。食品行業的安全非常重要,食品企業也比較重視。在保證食品安全方面,采用ERP比以前的粗獷型和半人工的解決方案更加直接有效。ERP中有針對供應商、批發商的操作和功能,可以對食品生產鏈進行管理。對于產品而言,從原料、發貨直到終端,ERP有一個追溯功能。對食品的追溯可以在系統內部進行,也可以在系統外通過條碼追溯。
重規劃和前瞻性是中小企業信息化解決之道
·SaaS缺少針對單一企業的總體個性需求的規劃,以及結合企業戰略的前瞻性信息規劃,該模式存在先天不足。
·顧問加軟件的模式更適合中小食品企業。
劉思源
從長期來看,SaaS(軟件加服務)應該適合中國食品行業。我國居民主要消費的食品,包括牛奶,是由幾家主要廠商生產的。主要的食品廠商要制定規范以符合國家要求,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這些主流廠商要盡快推出解決方案,不管是SaaS還是其他模式。SaaS和另外一些不同的解決方案只是一個模式的問題,那些主流的食品生產制造商目前要解決的問題是,如果要得利應該采用什么模式,這是主流食品生產制造商要走的步。國家制定的規范首先也是針對這些主流食品生產制造商。當主流食品生產制造商采用了某種模式的解決方案,其他中小食品生產制造商才會跟進。當中小食品生產制造商要跟上的時候,主流食品生產制造商采用的解決方案的模式可能未必適合他們,因為這種解決方案的投資比較大,而中小廠商內部沒有足夠規模的IT團隊來維護這樣的解決方案。這時就需要一些軟件廠商以服務的方式幫助這些中小廠商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此時SaaS就會成為很好的針對中小企業的模式。技術是可以實現的,并不難,主要的是業務問題。業務支持以什么樣的技術方式來實現,能否實現,以及是否有足夠的知識解決業務上的問題,要比模式更為重要。
張恩太
國內中小食品企業真正缺乏的不是技術,而是先進的思想觀念。有些企業寧可把錢花在銷售網絡建設和客戶關系維護上,也不愿意買一套企業內部管理軟件系統。中小企業管理人員落后的思想觀念阻礙了快速交付軟件的推廣,顧問加軟件的模式更適合中小企業。如果只給這些企業提供一套軟件,他們未必能很好使用。對于大多數中小食品企業而言,軟件加服務這種軟件應用模式一定要配合“顧問”。這種“顧問”不單指軟件公司,還包括媒體和高校等第三方力量。
邴喆
SaaS通過以互聯網提供軟件的模式管理企業經營活動,表面上看確實降低了企業成本,但其存在著先天不足和風險。首先其應用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系租賃性質,置于企業監管之外,企業重要的運行數據存在安全風險,一旦泄露可能對企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另一方面,SaaS缺少針對單一企業的總體個性需求的規劃,更談不上結合企業戰略的前瞻性信息規劃,該模式存在先天不足。
在中國的食品行業中,中小企業占了多數,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全球食品行業(包括中國)的趨勢是中小企業趨于整合,以應對強勢分銷渠道,加強在供應鏈和增值鏈中的地位和分量。越是那些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在信息化戰略上越要重視解決方案的前瞻性、完整性和擴展性,以應對快速發展和可能的整合及業務模式的變更。為降低信息化成本,進行總體規劃、前瞻規劃,貫徹分步實施、重點布局的策略,才是中小型企業的信息化解決之道。
劉正珩
對于食品企業而言,SaaS是一個選擇,但可能需要走很長道路,主要的約束因素包括企業的信任度,軟件服務商和網絡服務商的運營模式等。關鍵是食品企業要提高自身的意識和完善人力資源配置,改善軟件應用環境,提高軟件企業的關注。另外,食品企業要認真分析自身的真實需求。上信息化項目不盲目、針對性強,自然就投入小、見效快,這樣逐步投入、逐步應用,終也能建成大系統。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軟件本身的體系架構要非常好,能夠充分支持這種實施模式。
李家林
資金是阻礙中小食品企業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達到ERP級別的軟件的價格一般都在幾十萬元左右,年營業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食品企業才有能力購買。近些年,ERP軟件也在降價,一些管理上比較成熟、有實力的企業也開始能夠承受得起。而有些進行貼牌生產和給大廠商做供應商的企業可以利用跨國公司系統的終端,這樣投入比較少。SaaS其實是IT外包方式的延伸,價格并不算低,對中小食品企業,尤其是要長期經營做品牌的企業而言并不是非常合適,它更適合做中短期項目的公司。
軟件應用未來重點是供應鏈管理
·缺少既深諳行業又熟悉信息化的專家顧問,同時又沒有成熟的實施方法論是國內食品軟件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我國食品行業軟件應用的下一個重點方向應該是供應鏈管理。
劉思源
當企業發展了,沒有信息化就無法進行管理的時候,就會對信息化產生需求。以前很多食品企業是大的和小的作坊,“小作坊”不需要信息化,“大作坊”有信息化但未必關心食品安全。目前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引導食品企業,食品企業也應該把資金投入食品安全,此時就會給食品行業信息化帶來很多機會。
食品企業實行信息化一定是競爭引起的。當食品企業處在同一條水平線時,消費者會購買質量好、價錢便宜且安全的食品,此時食品安全也成為一種“成本”。企業會考慮如何降低這種成本,而每個食品生產廠商會采取不同的方式。市場需求的改變和政府規范的改變使食品企業產生了對信息化的需求,這樣就給軟件供應商提供了機會。哪一家軟件供應商能提供比較適應中國食品廠商的解決方案,就能抓住機會。
張恩太
在技術上,中國食品軟件廠商不遜于國外廠商。本土軟件廠商的優勢在于,國內市場巨大,了解國內食品廠商的需求。國內食品軟件企業未來一個比較大的機遇在分銷、專賣店、工廠和基地這一鏈條的管理上。要保證食品安全,一個廠商必須有自己的直營體系,而不能層層轉包,廠家要一直管到終端的庫存和銷售。以牛奶為例,企業必須把從生產、配送、運輸直到零售點的整個鏈條管理起來。即使找加盟商,也需要一套軟件加以管理,否則無法控制食品安全。國內食品軟件企業要提供能管控到終端的軟件,無論是上游還是下游的終端,特別是下游。
邴喆
與國外相比,本土軟件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差距主要在于五個方面。,本土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于供應鏈的某一環節,如養殖解決方案、屠宰解決方案、食品加工解決方案等,而不能提供從農場到餐桌的整體解決方案。國外的先進解決方案涵蓋供應鏈的各環節,為企業提供完整的業務支持平臺,同時在分銷和財務方面也提供集成的解決方案。第二,本土解決方案更多專注于軟件方面,與硬件的結合度弱。而國外軟件廠商有自己成熟的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或提供高度集成的合作伙伴產品。第三,本土軟件與先進管理理念和思想的結合度弱,沒有把行業特性和先進管理思想很好地結合,沒有把佳流程實踐和顧問經驗結合。第四,本土解決方案的擴展性不強,由于沒有足夠強大的行業積累,很難把行業需求和模式的多樣性及流程的多樣性用參數體現,往往需求的更改或流程的變更都需要軟件的二次開發,大大增加了后續投入成本。第五,欠缺既深諳行業又熟悉信息化的專家顧問,同時沒有成熟的實施方法論是國內軟件企業所面臨的又一問題。
劉正珩
我國食品行業軟件應用的下一個重點方向應該是供應鏈管理。隨著食品產業的發展,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而人們對食品種類的需求卻越來越廣。食品流通環節具有長距離運輸、大范圍銷售以及多渠道多環節流通的特點。據統計,我國每年有700多億元的食品在運送過程中發生腐敗變質。這說明,地區跨度大的食品流通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被微生物和有害物質污染的可能性增大,這也增大了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幾率。如何滿足產品的貨架期的需求,我國該如何突破冷鏈物流及相關設施建設比較落后這一瓶頸,這些問題都對食品的運輸、貯存等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原材料到成品,從成品到原材料的批次管理和追溯管理,借助物流供應鏈管理信息化系統可以使物料、商品的進、出、調、退、存一目了然。食品制造及貿易企業以較低的成本生產、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好產品,以爭取大的利潤和市場份額,是食品行業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政府是引導者、監管者和規則制定者
·作為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制定者,政府部門同時又是監管體制、機制的制定者和監管者。
·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強制企業推廣嚴格的食品安全認證,同時需要一套軟件工具保證認證的落實。
劉思源
政府和行業協會具有不同的職能。政府要引導食品企業生產安全的食品,保證消費者的權益。政府主要負責出臺一些政策,其行為要結合中國的國情,考慮企業的能力,不可能要求中國食品行業信息化一步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要漸進式地實現。政府也可以引導行業協會和供應商為食品企業找到好的解決方案。政府還要在食品行業信息化方面進行一些投資。
食品行業協會比較熟悉行業,可以起到一個中介的作用。食品行業協會可以了解食品企業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什么支持,以幫助食品企業更好發展。同時,食品行業協會可以成為食品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食品行業協會還能在行業中尋找可靠的軟件供應商,讓他們提供好的、適應中國國情的解決方案,一步步推進行業的信息化。
張恩太
食品安全事關國民健康,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強制企業推廣嚴格的食品安全認證,同時需要一套軟件工具保證認證的落實。國家應當把制度建設和管理軟件推廣結合起來。媒體輿論也很重要,在曝光食品行業問題的同時也要倡導一些方法,輿論應該對食品企業進行引導。而高校可以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家舉辦一些培訓活動。
邴喆
作為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制定者,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同時又是監管體制機制的制定者和監管者。在食品行業信息化以及食品行業軟件的發展中,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至少應在兩方面發揮作用。,政策、法規、行業標準體系、行業監管體系的制定應充分考慮食品行業信息化的現狀,特別是監管體系應與食品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綁定,充分發揮行業軟件在監管中的作用,真正使食品行業安全信息在食品行業供應鏈的各環節得以及時、準確搜集和整理分析,并進行社會公示。第二,在食品行業信息化的推進中,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針對食品行業信息化本身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如軟硬件接口方面的規范,同時定期發布食品行業信息化行業趨勢和信息化應用情況,定期召開食品行業信息化研討會和先進經驗推廣會等。
李家林
政府和行業協會沒有必要對本土食品軟件廠商采取專門的扶持措施。政府要做的是加強對食品企業的監督和食品質量的管控,使食品企業在管理上下工夫,這對食品軟件廠商的發展也有一定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