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视频深夜福利网站|午夜性春猛交|日日射日日干|av免费提供|另类网站

廣州菱控|歐姆龍(OMR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哥本哈根為碳排 印染行業迎拐點
http://www.zouyunfu.com
文章來源:慧聰網 更新時間:2009-12-7
分享到:
哥本哈根為碳排 印染行業迎拐點

    編者語:提到“碳排放”不得不提的就是印染產業,因為印染產業向來都是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在這個產業中聚集了眾多落后產能和工藝。所以在哥本哈根會議前提我國提出淘汰落后產能措施,其中印染行業尤為重要。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在今日召開,與其說對環境和全人類未來發展的討論是即將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重要議題,不如說這背后各國之間的博弈才是人們熱切關注的焦點。美國的高調回歸、未來氣候領域主導權的爭奪、碳交易的定價權爭奪,這背后的一切都讓哥本哈根這座童話之城有些面容模糊。格局在“碳排放”這一條件下將被重新劃分。 

 

    提到“碳排放”不得不提的就是印染產業,因為印染產業向來都是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在這個產業中聚集了眾多落后產能和工藝。所以在哥本哈根會議前提我國提出淘汰落后產能措施,其中印染行業尤為重要。據工信部消息,2011年前我國將重點淘汰“兩高一低”的印染化纖棉毛紡落后產能。在今后的一年間,我國紡織行業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要求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11年重點淘汰近75億米高耗能、高耗水、技術水平低的印染能力,約占目前印染生產能力的15%;淘汰近230萬噸化纖落后產能,約占目前化纖生產能力的10%,加速淘汰棉紡、毛紡落后生產能力。 

    預期顯示在2011年內,中國紡織工業經濟總量仍將保持穩定增長。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由2007年的8126億元增加到1.2萬億元,年增長保持在10%,出口總額由2007年的1756億美元增加到2400億美元,年均增長8%,纖維加工量過快增長的態勢將得到有效控制。
 
    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目標是:生產保持平穩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品種質量有明顯提高和改善,產業布局趨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設取得較大突破,落后產能逐步退出,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我國紡織品工業基本上處在手動為主,自動化為輔的產業機構。那印花行業來說,基本上75%以上以手工臺板為主,其半自動及全自動化程度相當低。老舊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將成為淘汰的重點。近期國家出臺了淘汰落后產能措施,明確的指出了在今后3年內必須淘汰的紡織設備清單。印染行業重點淘汰74型染整生產線,落后型號的平網印花機、熱熔染色機、熱風布鋏拉幅機、短環烘燥定型機及其他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化纖行業重點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膠紡絲機、濕法氨綸生產工藝,限制使用2萬噸/年以下粘膠生產線、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劑法腈綸和氨綸生產工藝、滌綸長絲錠軸長900mm以下的半自動卷繞裝置及間歇法聚合聚酯生產工藝設備。這些設備大多數是三四十年前、甚至是50年前設計和投產的,無論從工藝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和節能減排指標來看,均遠遠落后于目前紡織工業的平均水平。 

    金融危機引爆了各個行業的產業結構矛盾,作為我國支柱型產業紡織品工業長期積累的結構矛盾在金融危機和貿易保護的雙重影響下集中體現出來。例如,節能減排、高能耗、水耗等。在我國紡織品工業能耗、水耗、廢水排放量分別占全國工業總能耗、總水耗、總廢水排放量的4.3%、8.5%和10%。紡織印染行業在環保壓力日趨加大的情況下,紡織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人物為緊迫的當屬印染行業。目前,印染行業大的問題是解決發展中由量向質的轉變,印染業未來的努力方向是要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企業集成創新能力、清潔生產技術開發和應用能力,走一條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產品附加值高、經濟發展和環境協調統一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由于印染行業在整個紡織產業鏈中的高耗能、高耗水占比很大,決定了印染行業必須要邁過環保的坎。一方面是印染這個加工環節自身的特點,另一方面,印染業承擔了上游加工造成的環保負擔。于是,環保問題便成為了決定印染企業能否生存的關鍵問題。現在不少企業沒有污水處理系統,或者在制定污水處理工藝時針對性不強,這些都導致了處理效果不佳,不但污染了環節,又浪費了資源。因此,印染行業的節能減排不但要有企業主的責任,更要有印染行業的先進污水處理技術做為支持。在出席哥本哈根會議的前夕,我國已經向宣布了碳排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我國碳排重災區的印染行業如何在落后產能淘汰中強調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淘汰落后相結合,將成為印染行業接下來要面對的,淘汰落后的設備,對落后的技術進行改造,在生產和研發中進行自主創新,這些昔日看起來離我們如此遙遠的產業調整目標實實在在的擺在我們面前,一張配方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的產業結構和市場未來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挑戰,也給我們指明了明確的發展方向。掌握未來就從把握今天開始吧! 

上一條 上一條:低碳經濟:未來四十年的發展方向
下一條 下一條:物聯網2015年將達200億規模
相關新聞  印染   紡織   氣候   新聞